2004年亞洲足聯推出名為“亞洲展望”(Vision Asia)的足球計劃,目的是統一亞洲區在有關足球運動的水平,包括管理及運動科學,包括同等級別的國家安排在同一級別比賽,首先推行的是為改革亞洲聯賽冠軍杯首先將14個實力最強的亞洲國家,稱為“成熟國家”,
所屬球會可以參加亞洲聯賽冠軍杯;隨后的14個的亞洲國家,稱為“發展中國家”,所屬球會則可以參加亞洲足聯杯,最后其他足球發展比較落后的國家稱為“冒起國家”,他們的所屬球會參加亞洲足聯會長杯。 現在亞洲的足球水平在國際上僅次于歐洲及南美洲,
在亞洲中大可分為兩大勢力—東亞及西亞,東亞包括有日本,韓國及近來掘起的中國,而西亞則有伊朗,沙特阿拉伯,巴林及伊拉克。2006年開始來自大洋洲的澳洲新加入亞洲足聯 亞協足協每2年就會重新為各會員國及地區的聯賽就職業化進行多方面評估,未合要
求者將不能參加亞冠杯,這也令科威特、越南、泰國、印尼球隊近年要降格踢亞洲足協杯,今年更首度有沙特阿拉伯球會在亞冠杯外圍賽落敗後,而要角逐亞協杯。
亞洲足協杯是由亞洲足協一年一度主辦的國際球會間的比賽,是僅次于亞冠賽的亞洲俱樂部之間的賽事。參賽隊伍主要來自被界定為發展中國家的屬會旗下最高級別聯賽的前列球隊,也就是這些發展中國家包括十四個次一級亞洲足協屬下會員。 參賽國家或地區
多數為南亞、東南亞和中亞、西亞等地區(巴林、 孟加拉 、香港 、印度 、約旦 、黎巴嫩 、馬來西亞 、馬爾代夫 、緬甸 、朝鮮 、阿曼 、新加坡 、土庫曼斯坦 、沙特阿拉伯等!)
比賽形式 : 亞協杯的比賽形式跟亞洲聯賽冠軍杯大致相同,每個國家或地方派出1支或2支球隊(一般是聯賽冠軍或杯賽冠軍),分成8組,每小組4支隊伍進行主客制雙循環比賽,小組第1名及第2名均可晉級淘汰賽階段。由16強到決賽,都會以兩回合主客制形式進行
,并設有作客入球優惠之制度。
外援名額: 亞協杯外援名額為三名